
在呼和浩特市城建系统,一提起韩佳彤,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称赞。
确实,在呼和浩特市,从地下的地铁工程到地上的二环快速路,韩佳彤都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汗水。
韩佳彤于2009年被呼和浩特市政府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现任呼和浩特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同心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获得全区优秀共产党员殊荣。
变换的舞台,不变的匠心。截至目前,韩佳彤完成国内工程设计施工230余项,代表性工程包括二环快速路综合交通枢纽、地铁1、2号线、地下综合管廊、二环快速路智能交通集成系统等,主持指导的工程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建筑优质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2项、国家建筑设计科技最高奖“詹天佑奖”2项和“茅以升奖”1项及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
2016年9月21日,韩佳彤主持的地铁2号线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施工图的设计任务按要求必须在10月1日前完成。他10天没有离开办公室,挑战身体的极限,带领团队查找资料、计算、绘图,在10天时间里亲自审定施工设计图764张,为各专业施工队出图10696张,10天时间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创造了国内市政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奇迹。
新华广场站是呼和浩特市地铁的一个枢纽站,是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交汇站,施工难度非常大。当时呼和浩特市政府要求新华广场地铁站必须在3个月内恢复路面交通。韩佳彤创造性地提出“盖挖逆作斜交施工法作为主要工艺”并付诸实施,仅仅用了43天,就让新华大街地铁站恢复了路面交通,为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创造了一种新的工艺和工法。特别是2019年春节期间,韩佳彤一天工作16个小时,把地铁二期施工设计的500余张施工图全部保质保量地校核完毕。在他的努力下,地铁二期施工图比原计划提前16个月完成设计任务。在地铁设计施工方面,韩佳彤大胆创新,带领科研团队起草编撰了8册共计约200万字的《内蒙古“十三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技术成果系列标准》填补了内蒙古地铁建设标准的空白。
2018年,在呼和浩特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为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的关于呼和浩特市二环快速路金隅时代城段噪声超标问题,韩佳彤将研发的《呼和浩特市快速路智能限高与监控集成系统》成功引入该路段,切实解决了呼和浩特市二环快速路金隅时代城段噪声超标问题。目前,该集成系统成功接入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平台。此外,韩佳彤主持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街道设计导则》和《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市政设计规范》已完成,结束了建国70年来内蒙古无上述两部标准的历史。
截至目前,韩佳彤主持内蒙古人才基金资助的项目《蒙古族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内蒙古草原城镇公共设施适宜性规划模式研究》《内蒙古绿色建筑研究》等100多项重点攻关科研项目,解决了60多项国内重要工程技术难题,其中20余项为国内首次提出和推广应用,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600多亿元。
近年来,韩佳彤入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模”“草原英才”“内蒙古杰出人才奖”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荣誉。他带领的“韩佳彤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内蒙古总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韩佳彤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把自己获得的20万元内蒙古杰出人才奖和1万元北疆工匠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了呼和浩特市城建科技创新奖。他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先后为武川县和清水河县30多个村无偿提供规划设计,并从区外引进扶贫资金为村里打井和架设了电杆电线,解决了当地群众用水用电的实际困难。他援建了清水河县韭菜庄乡中心小学“科普工作站”,为孩子们送去关怀和希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精准帮扶各族贫困户,爱心捐赠困难党员达10万多元。他带领的“韩佳彤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等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农民工3000余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冲锋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并用自己获得的10多万元奖金购买了口罩、护目镜、体温枪、体温计、消毒液、棉衣棉帽、方便面等防疫物品,以及自己发明的“远红外测温仪”,分别捐赠给小召前街办事处各社区、攸攸板镇部分社区以及市政道路建设工地值守的防控一线人员,展现了党员干部的忠诚品质、为民情怀、高尚情操。(吕会生)
[责任编辑:孙慧南]